全国服务热线:021-66025666
时间:2021-09-25浏览量: 作者:中国冶金报来源:
记者于7月下旬在河北唐山、邯郸两个钢铁重镇调研时了解到,当地钢铁企业已经意识到,钢铁业靠规模扩张发展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低端产品需求大为减少,这正在倒逼钢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瞄准市场需要的“中高端”。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发展耗钢产业,成为河北钢铁业转型的最大亮点。延伸产业链,在钢铁深加工方面用足劲,实现自我“消化”成为钢铁企业转型的第一选择。
“头把交椅”不再产业延伸是必然选择
“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共有不低于1万亿元的资金投向装备制造领域,今年上半年,更是创造了平均一天完成投资10亿元的新纪录。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926亿元,超过钢铁的814亿元;利润、利税分别为240亿元和332亿元超过钢铁的43亿元和96亿元。这意味着,曾连续15年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稳坐“头把交椅”的钢铁业已退居“次席”,装备制造业超越钢铁成为河北全省第一大产业。
河北是钢铁大省,钢铁产能居全国首位。然而,“一钢独大”的发展模式使钢铁占据全省能源使用量的60%,但给全省提供的产值和利税仅占20%。
一名受访的钢企老板认为,钢铁产能过剩,一方面表现为低端“大路货”钢材过多,另一方面表现高端顶尖钢材“紧缺”不足,是结构性过剩。
“唐山市年产钢材近1亿吨,大部分钢企仅仅能生产热轧和钢坯,钢材深加工比例不到7%,这是唐山钢铁业的短板。”唐山钢铁工业协会某负责人说,唐山产的热轧窄带钢产品吨钢利润不足百元,销往江浙一带后,通过冷轧、焊接、剪切等工艺生产出的精品焊管和冷轧薄钢板返回唐山市场,每吨增加附加值五六百元。这表明,唐山钢铁企业就地消化本地粗钢,开展钢铁深加工大有可为。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过去几年,钢铁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只注重产能扩张,满足下游用户不同层次需求的意识不强,发展耗钢产业的决心不大。对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装备制造业视为延伸产业链条、消耗本地粗钢产品、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战略支撑产业进行精心打造,确定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钢铁装备、煤矿装备、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六大主攻目标。
近5年来,河北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0%,产品创新方面屡有突破,如沧州宏润重工研发出世界最大的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组;伴随长城汽车的扩张和北汽、上汽、现代等外来汽车巨头的落户,河北省已成为百万辆级汽车产业基地;山海关百万吨造船项目在秦皇岛建成投产……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介绍说,虽然钢铁业从“冠军”退居“次席”,但是近年来河北淘汰落后炼钢产能3000余万吨,吨钢环保投资增至近百元,高端产品比例逐年提升,全省钢铁产业正在步入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
以需求为导向耗钢产业须培育
钢铁企业应该如何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深加工领域,做活耗钢产业呢?《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河北产钢市(区、县)看到,各地政府已经开始强化需求升级这一导向,为钢铁企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和高端产品市场,促进产能结构优化。河北省通过发展耗钢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三大看点。
看点之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河北针对本省民营钢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加大钢铁深加工项目建设,就地消化粗钢资源,不断加快钢铁深加工产业的步伐。据记者了解,2014年唐山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钢铁深加工项目107项,总投资68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20.8亿元,当年消耗本地钢材1680万吨,占钢产量的20.1%。
迁安是河北省唯一的园林城市,全市钢铁产量高于德国。《中国冶金报》记者看到,该市作为河北县域经济领跑者,按照“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产业升级思路,着力发挥钢铁、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势,以产业延伸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链式经济。年耗钢达310万吨的迁安正大通用钢管项目是迁安发展链式经济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投资12.5亿元,包含20条纵切生产线、15条高频焊管生产线、14条热镀锌管生产线、6条螺旋管生产线、6条钢塑复合管生产线,以及配套设施的钢铁深加工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本地钢材310万吨,销售收入可达80亿元。
延伸,再延伸,从原材料变成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工业制成品。这是钢铁企业一直以来的终极目标。
坐落于迁安西部的思文科德集团是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其前身是一家民营铁矿,依托两座露天采矿和两个选矿车间起,后来买断了一家管业公司,开始涉足钢铁粗加工行业,再步入精品深加工领域。
2011年,正值钢铁业遭遇“寒冬”,思文科德投资42亿元,从德国、日本引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建设精品冷轧、镀锡板和八色印铁项目。当时从德国引进的是国内第一条八色印铁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包括王老吉凉茶易拉罐、奥利奥礼盒、伊利奶粉罐等产品的食品级铁盒包装,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色彩丰富的优点。据思文科德旗下的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一条80万吨全流程精品冷轧生产线和一条20万吨镀锡板生产线,生产出的厚度最小只有0.2毫米的超薄带钢可广泛用于电子、建筑、汽车等领域。目前,仅这两个项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上百亿元,利润10多亿元。
在许多钢铁企业,冷轧是最后一道工序,而在这里却是第一道工序。冷轧薄板通过进一步加工成镀锡板,最后通过八色印铁生产线印刷的成品可以卖9000元/吨,比原来卖钢管每吨多卖6000元,产品增值近2倍。
据统计,在迁安市已实施的64个重点项目中,就有投资30亿元的燕钢公司精品钢延伸、投资50亿元的北商泵阀产业园等17个耗钢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耗钢材956.1万吨。
看点之二:培养耗钢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装备制造业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超过钢铁业7个百分点,特别是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动车组同比增长66.7%,轨道交通装备是河北省重点培养的耗钢产业集群之一。
唐山市丰润区因有“一基地两城”而出名。“一基地”是指钢铁这一丰润传统的支柱产业,型钢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谓之全国型钢材生产基地。“两城”,一是全国最大的动车制造城,二是北方现代物流城。动车城是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350公里动车组为龙头打造的,与高速动车、城轨客车、城际列车相关产业配套的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新型工业化城区。装备制造业将使丰润摆脱严重依赖钢铁产业的局面。动车项目不仅有利于消化本地巨大的钢铁产能,还可以带动钢铁企业生产更多高附加值的钢材。要使钢铁与装备制造业进行无缝衔接,就需要发展现代物流尤其是加工配送,即将钢材加工成用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后,通过仓储及运输物流系统,零距离提供给用户。
丰润区内以耗钢为重点的各类钢铁深加工企业达200余家,按照钢铁产品就近、就地延伸产业链的原则,以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发展耗钢产业,其目标是“将唐山出产的钢材一半就地消化”。据测算,经加工后高附加值的板材的价格比普通板材高出2倍~3倍。一张普通钢板,通过程序设计以及先进的激光数字切割等方式进行精细加工后,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利用率可由之前的60%提高至90%。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河北调研中,看到每个产钢的县(区)都正在谋划1至2个有规模效益、有特色的耗钢产业园区。
遵化市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矿山设备制造生产基地,聚集企业285家,年产各类机械5万多台(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墨西哥、阿根廷、俄罗斯、韩国等10多个国家。2014年,遵化启动建设冶金建材循环产业园区,把钢企下游企业请进来,既可让钢企多获利,又能使来遵企业省成本,还能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目前,遵化市正与54家企业达成入园合作意向,届时年耗钢材可达100多万吨,每年可产生5亿元~10亿元税收,带动近万人就业。
记者了解到,滦南县还扶持一批耗钢量较大的五金制品业。182家以生产钢锹工具为主的金属制品企业,年生产十四大类、上千个品种的各种农具近3亿把(件),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占出口份额的90%。
看点之三:金融机构支撑
河北耗钢产业缘何得到快速大步发展?
“政策支撑引导至关重要。”业内一位专家对《中国冶金报》记者坦言:“发展耗钢产业项目,一般投资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必须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项目落地,才能建成运营。”
记者在唐山看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已下发《关于鼓励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唐山市鼓励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奖励办法(试行)》,在金融、用地政策及电力、用水、运输、通信、气暖等资源配置上给予全方位支撑,重点奖励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链条延伸项目。该奖励办法的后续效应正在发力。
例如,津西集团发挥技术优势,加紧在钢结构领域拓展,目前已拥有12项国家专利,产品打入北京、天津、哈尔滨、青岛等多个城市。在津西的的带动下,上半年唐山涌现出10多个钢结构在建项目。津西引领示范,建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像造汽车一样用工业化模式造房子,催生了一个新兴耗钢产业。
据了解,邯郸市领导到唐山考察、交流发展耗钢产业的经验和体会后,也带领钢铁企业到周边标准件、金属丝网、无缝钢管、装备制造基地搞产业对接,鼓励开发新品种,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耗钢产品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