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1-66025666
时间:2021-09-25浏览量: 作者:界面来源:
11月9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创新发展”新闻通气会上披露了上海“十三五”产业暂定发展目标,上海将在5年后力争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10年后力争迈入世界制造业先进水平行列。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近期,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围绕“五个发展”理念,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专题的新闻吹风会。9日,上海市经信委、教委和科委主任共同出席了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新闻通气会。
据悉,“十二五”期间,上海产业发展实施“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针,主要在推动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回顾“十二五”上海产业发展,制造业各项反映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的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同时也培育布局了一批重点项目。
其中,联影医疗128层CT、112环PET-CT等项目打破国际垄断。“这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肯定,因为我们长期在高端医疗设备方面依赖进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为联影的成功,该医疗设备的国际采购价格降了50%。”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补充道。
战略新兴产业在上海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投资出现回落,主要原因是国际国内热点行业产能过剩。在此背景下,上海更多地从“微笑曲线”的两头把研发、创意和设计做强,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来破解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化,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
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上海也有长足进步。“产业链很长,竞争很激烈,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打造关系到整个产业的提升。所以像宝钢、上汽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打造了58家。”李耀新说道。此外,上海市还拥有468家市级技术中心以及1078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依托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200多家产学研合作机构。
“从转型和集约化发展来看,推进产业园区集约发展,也是‘十二五’的亮点和重点。”李耀新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度高达78%,拥有15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8%。“园区集中度越高,现代化程度越高,包括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他解释道。
在过去5年,上海制造业从单一的以制造为中心逐步转向“制造+服务”,制造业企业以服务带动工业设计、品牌、标准“走出去”,逐步实现由提供装备向提供系统集成。“‘十二五’我们提出了总集成总承包,‘十三五’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总’,叫总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总运营。只有这样,上海产业的高端化、服务化、智能化的趋势才能走地更好更远。”
“十二五”期间,上海产业发展还有一个亮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上海在国家“两化融合”综合发展指数上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政府政策推动和项目支持为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以信息化集成应用带动钢铁、装备制造、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业务创新和改造提升。
“实际上,用‘四新’的思路去看所有行业,在90年代末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划分,在今天已经没有意义了。放眼世界,原来所谓的传统产业现在在国外恰恰是高端产业,因为国外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高端的设计去改变传统产业,我们去国外购买的恰恰就是这些东西。所以,在‘四新’经济面前,不存在传统和现代。所有行业都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去改造,来提高其价值。”
“十二五”期间,上海制造业在产业机构调整和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064项,其中减少能源消费384万吨标煤,涉及产值约950亿元,腾出土地近7.3万亩。
李耀新感慨道:“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对上海的考核不要单一看速度、产值,其实上海‘十二五’以来所走的发展道路跟兄弟省市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就相当于体操比赛中我们难度系数更高,因为我们是主动减掉750亿之后。我算了一个帐,主动调整750亿,大概营改增统计到服务业里,是1000个亿。另外,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代工企业进行搬迁。像松江,一个电子代工企业,200亿产值,哗,就搬走了。我们今天获得的每一个小的进步,是在退的基础上又进了,进了之后,环境质量、劳动生产率和效益都很高,上海是在进和退之间走自己未来的高端化和智能化。”
上海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下降22%的节能目标。2014年全市工业用能总量5785.41万吨标煤,占全市比较约53.6%。“虽然比十一五低了1.5个百分点,但是工业进一步节能任务依然很重。”李耀新评论道。
在新的“十三五”期间,上海产业又将如何发展?李耀新指出,上海市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转型升级。
他解释:“因为在国大城市中,上海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制造业技术比较雄厚,而且制造业创新资源比较集中,无论什么行业。比如核电站不可能建在上海,但中国的核电发展的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金融服务的服务商和服务主体在上海集中度很高,类似的还有海工、造船、航天、智能制造等。‘傻大黑粗’的东西越来越少,但并不影响上海工业为国家做贡献,而是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单一制造集体转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全所有制,各类企业在上海形成了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新格局,比‘十二五’期间拓展了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概念,推动制造与服务、工业与信息、产业与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化的融合。”
上海市将继续调整结构,主动淘汰落后,控制过剩产能,提升质量效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产业体系。“特别是在高能耗产业中,铁钢比例的调整,在石油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更多的从原来的扩大产能转向存量提升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把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软件做起来。”
李耀新指出,按照《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要求,上海制造业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到2020年,制造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端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友好程度不断增强,“四新”经济实践区取得重要成果,力争使上海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力争使上海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制造业先进水平行列。
“这不是用规模、速度和量去体现,而是建立一个新的导向。”李耀新强调。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推进实施八大工程,以推进上海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包括智能制造创新突破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创建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绿色制造接力工程、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程、“互联网+”和服务型制造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国际化深度拓展工程。
为此,上海市经信委将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推动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放宽制造业对外开放领域,同时也将夯实产业人才支撑,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围绕建设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营商环境,在产业领域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此外,设立上海产业转型投资基金,发挥市场作用,加大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突破、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