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睦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021-66025666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信中心预测2017年工业增加值增速5.9%-6.1%

时间:2021-09-25浏览量: 作者:上海证券报来源:

2016年1-11月份,工业各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结构调整的力度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果显现。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产生的阵痛仍在持续,给工业企稳回升带来压力。

当前,需统筹处理好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关系,在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同时,通过增加有效投资等方式打牢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旧发展动力平稳转换、市场出清和风险防范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工业运行态势与特点

2016年前11个月,传统产业去产能取得积极进展,价格、库存、企业利润等指标朝着积极方向变化,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

1、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与三季度持平。从长周期视角看,工业增速处于弱增长区间,但稳中向好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在世界经济复苏情况复杂、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可能对经济增长起到顶梁柱作用的背景下,工业运行保持稳定意义重大。工业增速止跌企稳与去年下半年以来密集出台的一批市场利好明显、保障措施得力的政策措施正在陆续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工业生产结构优化。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产业,2016年11月份增长10.6%,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0.5%,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尤其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成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力量。从产品结构看,符合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产品如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等,产量保持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

2、工业价格持续回升

2016年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实现了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三季度开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持续回升,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价格上涨1.5%。2016年前11个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为2%,降幅比前三季度减少0.9个百分点。工业价格企稳回升的态势十分明显。

价格止跌回升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钢铁、煤炭、有色价格涨幅扩大,直接带动PPI同比转正;二是稳增长、去产能政策同时发力,工业领域供需矛盾缓解,带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行情好转,有效改善了市场价格预期,有助于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回升。

3、企业盈利情况出现积极变化

2016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2016年2月份,企业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速由负转正,随后持续改善。2016年1-10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利润下滑幅度明显收窄,前10个月,累计降幅较三季度收窄13.6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增速加快,1-10月份同比增长13.2%。

2016年二季度以来利润出现持续好转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速度加快、单位成本降低,且前期利润负增长造成基数较低;二是减量化生产等去产能措施促进了钢铁、煤炭价格反弹,市场前期积累的存量减少,下游企业开始积极回补库存。

此外,其他衡量企业效益的指标较二季度好转。2016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0705.7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2016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同比增长0.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5个百分点。

4、工业需求有好转迹象

从投资看,截至2016年11月底,制造业当月投资同比增速呈现总体回升的态势。测算显示,2016年9-11月份,制造业当月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5.1%、2.1%和8.4%。2016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增幅3.6%,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从产成品库存看,2016年前10个月产成品库存呈现逐月回落的趋势,产品销售加快,工业下游需求回升。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份产成品库存累计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增长4.5%。重点工业品如平板玻璃、原煤等产成品库存下降明显。

从工业用电量看,2016年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比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速有所加快。2016年9、10、11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速连续三个月呈现回升走势,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62.9%。

种种迹象表明,工业领域需求开始好转,这与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回升、企业利润改善等因素的正面带动作用密切相关。从PMI新订单指数看,2016年11月份该指数为53.2,比10月份高0.4个百分点,反映工业需求的新订单指数自2016年2月份开始就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工业需求回暖的迹象不断巩固。

5、去产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去产能工作是工业领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一年多来,效果显著。

一是“三个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落后产能、违法违规产能得到遏制。年初以来,化解过剩产能违法违规在建项目清理、淘汰落后以及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有效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

二是去产能的督查力度不断加大,责任进一步压实,压力层层传导,各地对去产能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三是去产能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长效化机制初步形成。能耗标准、环保标准已成为衡量产能退出与否的重要指标;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能够及时反馈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去产能预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遏制住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下跌态势,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开始上涨。

综上,工业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效果的显现,各项指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实现6%左右的增长。

当前工业运行存在哪些问题

1、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难度较大

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诸多复杂的历史、体制因素,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当前,职工安置工作中存在着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很有可能对去产能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安置渠道与再就业意愿匹配度不高。调研发现,部分地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与职工的职业选择意愿有一定差距,导致安置工作受阻,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职工安置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复杂,核实难度较大。人员分流安置需要核实工龄、社保等多项信息,但由于用工结构、用工性质的差别,这些信息目前很难统计。

三是职工创业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在通过创业引导职工分流上出台的措施多属于框架性的举措,距离真正落实还需要很多配套政策。例如,就业培训的方案如何与市场需求对接,就业培训的资金来源如何分担等,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2、债务处置情况复杂

去产能过程中的债务处置是一项情况极其复杂的工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前,债务处置方面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债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调研发现,工业企业的债务结构异常复杂,既有表内负债,也有表外负债,三角债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银行监管部门无法掌握企业表外负债的情况,无法准确向市场发出贷款预警信号。

二是银行不掌握化解过剩产能涉及的企业名单,导致信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作为偿债的抵押物抵押给银行,去产能过程中这部分设备如果拆除,企业和政府将面临如何与债权人(银行)协商的问题。

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负债结构更加复杂,除了有生产经营方面的“显性负债”,也存在着厂办大集体遗留问题、欠交社保等“隐性负债”,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让债务处置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

3、企业运营效率不高

企业盈利指标虽然改善,但是反映运行效率的指标却未见好转。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2016年三季度,衡量制造业上市公司运行效率的五大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只有1个指标(存货周转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其余指标表现均不及预期。工业企业运营效率与企业管理能力、资金周转效率密切相关,运营效率未见提高凸显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的不足。

此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应收账款关系日益复杂,特别是随着三角债、担保圈问题的复杂化,企业现金回笼的速度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2017年工业运行展望

2017年,工业领域相关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稳增长和调结构仍是各行业发展的总体基调。结合对面上相关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工业短期内不具备触底快速反弹条件,增速低位企稳将是2017年工业运行的主要特征。预计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9%-6.1%范围内。

第一,稳的基础在不断得到加强。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制造业2025战略中确定的一批关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将在2017年陆续启动,这些项目将成为激活有效投资、促进工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二是随着工业品价格持续转正预期的强化,企业投资意愿将好于从前,盈利等指标将持续改善,对工业增长形成了重要支撑。三是去产能各项举措的落地,大量落后产能被挤出市场,为先进产能拓展盈利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结构调整对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强化。

第二,干扰增长的因素仍然客观存在。一是传统行业债务压力、职工安置压力多种问题交织缠绕,容易触发工业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变数较大,国际经济加速复苏是否具备可预见性前景不明,新旧增长动力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仍不确定。三是激发民间投资主体投资意愿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民间资本目前已显现出外流的倾向。

综上,2017年工业领域政策导向应坚持“三个不能变”。

第一,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举措不能变。

一是继续发挥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对行业内落后产能的倒逼作用,防止落后产能因价格回升而重新投入生产。二是严格贯彻已经出台的行业技术标准,适时提高行业产品质量标准,促进产能向高端化迈进。三是做好去产能的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工作。防止因在这些事情上遇到阻力而延误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

第二,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不能变。

一是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的国家储备制度,确保资源储备充足,有效应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频繁波动。二是通过优势技术和装备的输出,建立参股式的境外资源开发运作模式。三是加快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专项公关,在资金薄弱的环节由国家组织科研力量进行集中式的技术研发,在资本运作相对成熟的环节鼓励投资者以“商业资本+科研”的模式进行技术突破。四是坚持高端装备自主制造,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和需求保障。

第三,减税、降负的政策导向不能变。

一是严格落实降成本的各项举措,加快制定工业行业涉企收费的“负面清单”。二是简化程序,让“僵尸企业”快速从市场中退出,腾出宝贵的信贷资源,降低资金成本。三是对淘汰落后进展快的地区适当加强政策和资金倾斜,通过减税、降负优化行业结构。

去产能是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抓手

去产能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是去产能工作的深化之年,把握好政策实践积累出来的三条重要原则,对推进2017年去产能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优胜劣汰原则。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是化解过剩产能最为有效的工具。落后产能能耗高、技术标准低,根据“优胜劣汰”原则首先应该被淘汰。2016年去产能工作坚持“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就是尊重市场“优胜劣汰”原则。靠什么为优胜劣汰发挥作用保驾护航?靠的是法治化办法。政府推动各项法治化举措落地,就是在建立一种纠偏机制,运用法治化办法有效防范了“优不胜劣不汰”的问题。

二是公平竞争原则。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要求使用相同要素的市场主体要平等地付出外部性成本。否则,市场公平竞争就无从谈起,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2016年去产能工作坚持让违法违规产能付出应有的代价,就是尊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靠什么为实现公平竞争保驾护航?靠的也是法治化办法。政府依据现有法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就是在运用法治化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

三是有效监管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否则,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功能无法发挥。2016年去产能工作继续坚持政府有效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分工有序并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明确了市场规则、规范了市场秩序,确保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靠什么为政府继续履行有效监管责任保驾护航?靠的同样是法治化办法。2016年年初陆续出台的一批针对去产能的政策法规,就是政府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去产能的体现。

促进工业平稳健康运行

政策应统筹兼顾,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关系,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实现工业平稳运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并向中高端迈进。同时,需要在全力推进落实去年以来出台政策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并加快普及推广一些地区和企业增长亮点频出的经验,高调提升社会信心,及时出台组合式的宏观调控举措。

1、有效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以弥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为契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适度扩大总需求的目标。一是聚焦城市地下管廊、城际之间的高速公路、廉租房保障房以及给排水工程等公众有深度关注、有高度需求的项目,加快投资建设步伐。二是筹划好融资渠道。通过营造公平有序、公正合理的政策环境真正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激活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潜力。

2、加速推进重大工程包项目落地

统筹推进11类重大工程包项目落地。一是用好政府类发展基金、投资基金以及相关专项建设基金,重点支持11大类工程开工建设。二是做好项目施工的事中监管,确保项目进度按期推进,项目资金使用规范,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三是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定向增资扩股拓宽融资渠道。

3、巩固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

去产能方面,一是要落实已经出台的专项执法行动、减量化生产等措施,防止落后产能、违法产能趁价格回升之际恢复生产,打乱去产能工作的总体部署。二是要充分发挥环保硬约束的作用,通过提升环保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三是加快完善去产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相关配套措施,针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门研究解决对策,“一事一策”,避免政策“一刀切”。

降成本方面,尽快出台涉企收费的“负面清单”,进一步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组织1-2轮全国范围内的降成本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向市场集中释放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

4、加强去产能预期管理

一是明确政策预期。当前,要向社会解释清楚稳供应的短期政策与去产能长期政策之间的关系,及时说明有关政策出台的原因和背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公众对政策的误解。

二是发布相关信息来引导价格预期。库存情况、产量情况、产能情况应向社会及时公布。通过信息的对称公开,有效引导市场价格预期,避免价格非理性上涨现象的发生。

三是构建去产能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应通过产能、产量、公示公告情况、盈利情况等综合指标评价衡量去产能工作,科学准确引导公众预期。

四是充分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及时发现去产能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早做好风险防范。

5、优化产业政策实施的路径

一是进一步界定产业政策的范围,避免大而全,产业政策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中要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做好产业政策的评估。构建第三方参与评估的机制,对已经出台的产业政策进行系统评价,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三是从环境营造、畅通渠道、要素整合、有效监管、信息服务和协调联动等方面入手,加快健全完善产业发展重大机制。

Copyright © 2021 上海睦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d. 沪ICP备18023929号-1